电脑技术汇总_电脑技术网_电脑技术官网

电脑知识网 > 电脑知识 > 系统知识 > 正文

国双石鹏:知识智能为核心,赋能产业数字化和治理现代化

网络整理 2020-06-03 18:06

  司法制度是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司法公正是社会公正的重要保障。在不断深化司法改革的过程中,司法科技也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促进司法信息化建设向着数字化、智能化的转型路径不断演进。司法机关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是否有其必然性?转型的切入点与侧重点是什么?何种技术能力备受关注?其之于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意义又是什么?对此一系列问题,国双副总裁、资深司法领域专家石鹏先生进行了深入解读。

国双石鹏:知识智能为核心,赋能产业数字化和治理现代化

  石鹏先生现任国双副总裁,分管知识与数据智能中台。他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律系,具有多年律师执业及律所管理经验。

  业务需求与数据技术双驱动

  促使司法机关走在数智化转型的潮头浪尖

  如今我们置身于一个数据驱动的时代,各种数字智能应用在日常工作与生活中随处可见,而各行业领域的数字化转型浪潮已至。政府数字化转型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关于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等精神的重要部署, 实现政务改革向纵深推进的必然要求, 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石鹏认为,“中央垂直管理体系的信息化建设一直走在‘一体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潮头浪尖,公检法更是率先做出尝试并取得一定成果,服务人民群众、提升办案质效、辅助决策管理的根本诉求,以及数据量大、价值密度高的特点,决定了司法机关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必然性和领先性。”

  具体来说,身处数字化时代洪流,由互联网、物联网和大数据引发的数字化趋势深刻影响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司法机关需要与时代同频共振,发挥司法大数据管理和服务平台作用,更好地践行司法为民的根本宗旨。

  再者,在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司法机关亟需利用数字化手段来实现高效协同,提升工作质效,规范司法行为,赋能决策管理。今年两会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数据显示,2019年最高人民法院受理案件38498件,审结34481件,同比分别上升10.7%和8.2%;地方各级法院受理案件3156.7万件,审执结2902.2万件,同比分别上升12.7%和15.3%。2016年法官员额制改革以来法官人均办案量也呈直线上升趋势,2019年人均办案量已达228件。面对公检法司普遍面临的“案多人少”压力,亟需利用数据智能应用提升司法质效,帮助法官、检察官和公安民警从程序简单的重复性劳动中脱身,专注于对疑难复杂案件的专业判断。

国双石鹏:知识智能为核心,赋能产业数字化和治理现代化

图:2015-2019年最高人民法院受理、审结案件数量

国双石鹏:知识智能为核心,赋能产业数字化和治理现代化

图: 2010-2019年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受理、审执结案件数量

  同时,法律行业具备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天然优势,其标准知识体系、海量数据积累与规范的业务逻辑孕育了高价值密度的数据基础,为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应用提供了更易于开垦的沃土,催生了“Legal-AI”生态。

  因此,司法实际业务需求与数据智能技术双驱动,使司法机关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走在了时代前列,更好地促进司法为民,更好地服务法治建设。

  随着电子卷宗深度应用与条线技术展开

  司法“数智化”建设成效初现

  司法信息化建设之初,各地陆续建立各自的信息化系统,这一阶段建设目的是服务基础的业务流程,完成从无到有的基础建设。但由于信息不流通,形成了“信息孤岛”。“十二五”时期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之后,成立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通过完善顶层设计和决策体系,加强统筹协调,作出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大数据战略、“互联网+”行动等一系列重大决策,开启了信息化发展新征程。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社会信息化建设已达到较高水平,司法信息化建设也随之不断升级,数据互联互通、司法大数据、人工智能法律服务等逐渐进入越来越多法律工作者的视野。

  司法信息化建设是实现司法现代化转型的必由之路,而“智慧司法”建设则是司法信息化建设的关键阶段。如何解决法院、检察院、公安等司法机关普遍存在的“案多人少”核心诉求,以最经济的司法成本实现审判质效的最大化;如何促进现代科技与司法工作深度融合,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应用,发挥服务人民群众、服务审判执行、服务司法管理的最大效用,是当前司法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切入点与立足点。

Tags:国双石鹏(1)

转载请标注:电脑技术网——国双石鹏:知识智能为核心,赋能产业数字化和治理现代化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