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技术汇总_电脑技术网_电脑技术官网

电脑知识网 > 电脑知识 > 系统知识 > 正文

中国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设纪略

网络整理 2020-08-04 23:41

中国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设纪略

  在北斗一号F1星转场动员会上,大家围绕保质量保安全展开讨论。

中国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设纪略

  北斗三号卫星团队在发射场合影。

中国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设纪略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科技人员正在将火箭吊装至发射塔架。

中国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设纪略

  竖立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二号发射工位旁的质量文化标语。

中国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设纪略

  夏天,北斗人从40摄氏度的室外走进15摄氏度的测试大厅,穿上军大衣投入工作。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姜天骄

  编者按中国北斗,我国自主建设的卫星导航系统。自1994年北斗一号立项以来,历经二十六载,从无到有,从有源到无源,从区域到全球,交出一份沉甸甸的“成绩单”。

  2020年7月31日,中国向全世界郑重宣告,中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已全面建成,中国北斗自此开启高质量服务全球、造福人类的崭新篇章。它将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拥抱世界,同世界一起书写时空服务新篇章。

  抗击疫情,分秒必争。北斗“交通”打通火线运输线,确保防疫物资及时送达;

  国庆阅兵,举世瞩目。北斗“标齐”大显身手,受阅方队、装备“米秒不差”,阅出了军威、国威;

  在世界之巅珠穆朗玛峰,北斗为中国攀登者完成高程测量提供主要数据;

  在惊涛骇浪的南海,中国渔民无论行驶到哪块海域都在中国北斗的俯瞰之中;

  在山洪频发的山区,“北斗+气象”让居民早知晴雨,更好地开展生态保护、资源开发和探险旅游;

  在川流不息的马路,北斗让人们自由穿梭于大街小巷……

  这就是中国北斗,我国自主建设的卫星导航系统。它是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信息基础设施,是大国地位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2020年7月31日,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暨开通仪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国向全世界郑重宣告,中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已全面建成,中国北斗自此开启了高质量服务全球、造福人类的崭新篇章。

  从此,中国北斗正式走出国门,成为服务全球的卫星导航系统,它将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拥抱世界,同世界一起书写时空服务新篇章。

  命名“北斗”

  1994年,世界首个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PS全面建成;也是这一年,我国开始独立自主研制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并以祖先们用于识别方向的“北斗星”命名

  从无到有,北斗走过的这条路殊为不易。

  早在上世纪70年代,从事“两弹一星”的先驱们就已经认识到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重要性。他们曾在卫星导航领域苦苦摸索,在理论探索和研制实践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立项于20世纪60年代末的“灯塔计划”可以说是北斗工程的前身,尽管这个计划最终因技术方向转型、财力有限等原因而终止,然而它如同一盏明灯,为后来上马的北斗工程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加快了经济发展的脚步,卫星导航定位在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上的重要价值再一次被科学家提出。但是当时,美国已经凭借着GPS在卫星定位系统领域一家独大,俄罗斯的GLONASS也完成了全球组网,以我国当时的国情,走欧美国家的老路只能永远做一名追赶者,唯有另辟蹊径才能拥有超车的机会。

  究竟该怎样打造自主可控的国之重器?

  第一代北斗建设者们一致认为,最迫切的需求是先解决“有无问题”。1983年,以陈芳允院士为代表的专家学者提出了利用2颗地球同步轨道卫星来测定地面和空中目标的设想。“双星定位”建设方案的原理是把地心视为一颗虚拟卫星,再发射两颗地球同步卫星构成星座,经地面控制中心计算处理,实现对区域内地面目标的快速定位。这一方案用当时中国最成熟的航天技术,以最小星座、最少投入、最短周期,实现了卫星导航系统建设的自主可控,为后续发展坚定了必胜信心,奠定了坚实技术基础,积累了丰富工程经验。

Tags:北斗(24)北斗导航卫星(4)北斗系统(7)

转载请标注:电脑技术网——中国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设纪略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