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技术汇总_电脑技术网_电脑技术官网

电脑知识网 > 近期新闻 > 正文

从尼山到世界|汉伊理:人类情感与AI情感“和而不同”

网络整理 2024-08-20 03:47

(原标题:从尼山到世界|汉伊理:人类情感与AI情感“和而不同”)

在全球化浪潮中,尼山论坛是不同文明对话交流、思想观点竞相迸发的重要平台。

历届尼山论坛议题涉及国家治理、伦理道德、生态文明等一系列热点,通过对话减少冲突,增大世界和平保险系数。第十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议题为“传统文明和现代文明”,并首次纳入“人工智能(AI)与人类文明”这一议题,探索如何在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时代中,以儒家思想资源参与社会秩序与人类文明的重建。

针对人工智能与人类文明,本次论坛上,经济观察网专访了中山大学哲学系研究员、暨南大学文学院中文系博士后、莫斯科人文大学文学系副教授汉伊理(Ilya Kanaev)。汉伊理是俄罗斯籍学者,他的研究方向为认识论、认知科学、人类学。由于他本身对中国文化和中国文明非常感兴趣,已在中国工作10年有余。

这是汉伊理第五次参加尼山论坛,本次发表的课题是“人工智能与人类文明:意识出现的前景”。他认为,人类与人工智能的最本质的区别是自我意识,人类智能决定了人工智能的发展方向,政府要加强对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的监管,以达到“良术善用”的目标。

同时,汉伊理表示,通过这次论坛,世界各国友人可以对中国文明的开放性、人工智能的发展前景、全球团结协作进行更深入地研究,契合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

人类智能决定了人工智能的发展方向

经济观察网:在自主意识方面,人类与人工智能有何不同?

汉伊理:自主意识是人类与人工智能的本质区别。人类的思考依靠大脑强大的神经网络系统来实现,是一个高度并行与复杂的生物计算系统。自由意志是人类特有的思考方式,它的存在使人类在众多选择中进行自我决定,而这种决定过程并不仅仅是算法或程序化的结果。

人工智能的思考完全依赖于其被输入的数据与设定的算法,无法脱离数据与算法进行自由广泛的思考。目前来看,人工智能还没有自主意识,无法实现像人类思维那样自由灵活与创造力强的思考效果。

经济观察网:人工智能会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同行者”,还是给人类带来降维打击的“反叛者”?

汉伊理:在孔子提出的伦理原则中,“忠”处于重要位置,人工智能忠诚于人类,这是其不断发展过程中应该遵循的最基本的原则。

从人类进化史来看,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人学会了制造和使用劳动工具,所以创造是人类本质的最高表现。人类通过不断的技术创造赋予了人工智能更高能级的发展,人工智能机器人也会代替人类做更复杂、更危险的事情,甚至可能比人类做得更高效、更标准,也会助力人类社会经济与文明向前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人类要不断改变其社会文明来适应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比如说改变社会结构、教育方式、安排劳动的方式等。

人工智能的发展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提高了人类的生产效率和生活质量。与此同时,人类智能也决定了人工智能的发展方向,推动着人工智能技术朝着更加人性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人类情感与人工智能情感“和而不同”

经济观察网: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不仅让人类与人工智能的深度交流成为可能,甚至不少年轻人与人工智能谈起了“恋爱”,即AI伴侣。这是否意味着人工智能真正有了人类感情?

汉伊理:AI伴侣是指通过智能技术模拟人类情感和互动的虚拟伴侣,他们可以陪伴人类,和人类进行交流,并提供情感支持。AI伴侣的兴起跟人类社会文明发展息息相关,例如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推迟或不愿结婚、真正能够沟通的对象较少、现代生活节奏较快导致的孤独感加重等。

人类情感是极其复杂的,涉及生理、认知、意志多方面,同时又深深扎根于社会文化之中。人的思维、言语、意志和行为都会受到情感的影响和驱动,人类情感是人之所以为人的重要特征之一。

现阶段,人类的多样性、创造力和情感复杂性是人工智能无法模拟和超越的。AI伴侣目前来看还没有自我意识,他们依靠先进自然语言处理算法来模仿人类行为,通过模式识别和统计分析来响应人类的情绪线索。

可以说,他们的“情商”都是由人类的技术决定的,并不是源自内心的真实感受。因此,人工智能缺乏自我意识和情感体验,与真正的人类情感之间存在着本质的区别,并不能真正理解人类情感的内涵。

经济观察网:AI伴侣的出现,是否会改变人类传统文明发展衍化而来的恋爱观、婚姻观?

汉伊理:目前,人工智能只是一段程序,人工智能与人类的情感关系还处于初级阶段。人类与人工智能“恋爱”可能带来情感上的虚幻体验,但缺乏真实的心理和生理接触,无法替代真正的爱情。

未来,人类与人工智能“恋爱”的走向还未可知,AI伴侣可能会不断重塑人类社会的情感生活,使其出现更加多元化的情感世界。但在任何情况下,人类都应该保持警惕态度,并尽快建立与AI伴侣及人工智能机器人相处的“说明书”,即设定清晰的规则,规定人类该怎样与其相处,以及相处的“禁区”。以此确保人工智能的发展不会损害人类的基本价值观和伦理道德,并在技术进步与人类文明之间寻找平衡点。

科技向善 加强监管

经济观察网:当前,人类怎样处理好与人工智能机器人之间的关系?

汉伊理:人类应该保持其特质和情感,用同情心、创造力和情感表达能力,与人工智能机器人建立更加亲密和有意义的关系;尊重机器人的存在、学会与机器人合作、重视机器人的安全和隐私等;与机器人共存共荣,让机器人成为我们生活的伙伴和助手,而不是替代品。

或许未来有一天,人类真的能跟机器人有机结合在一起,就像哆啦A梦那样的有情感又聪明可爱的机器人,能够真正成为人类的家人。

经济观察网:现在很多人还在吃狗肉,对此也有很多争论,中国还没有设立《动物保护法》。万一日后人类伤害了机器人,会设立《机器人保护法》吗?

汉伊理:人类养小狗当宠物是人类的自我意识决定的,养的过程中也要承担应有的责任。同样来说,如果未来人工智能机器人进入到家家户户也是人类的意识决定的,也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

从考古上看,小狗陪伴人类走过了近万年。而中国有着近千年的传统,不同地区风俗习惯不同,因此,某些地区至今还保留着吃狗肉的文化传统,这超出了用道德来评判的范围。在保护动物的具体法律规定中,中国有很多地域需要考虑,这可能是中国没有设立《动物保护法》的其中一个原因。

但相同的情况不太可能发生在人工智能机器人身上,不同于吃狗肉有千年的文化传统,人工智能机器人是新兴行业,他们比宠物更聪明,发展速度也更快。所以,随着人类智能赋予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人类也能在道德和法律范围内更快地形成《机器人保护法》。

经济观察网:政府如何监督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以达到“良术善用”的目标?

汉伊理:以ChatGPT(基于生成预训练转化器的聊天机器人,全称是Chat Generative Pre-trained Transformer)为代表的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崛起,必然要求政府部门的监管跟进。

针对人工智能快速发展可能引发的风险,中国已经建立起包括伦理、法律、标准等在内的多元应对机制。但已存在的机制里,伦理规范相对薄弱、模糊,且法律位阶相对较低。

目前关于人工智能所有的监管干预措施都是由政府和监管机构实施的,中国亟需制定相关法规,解决人工智能机器人及更高级别的人工智能在伦理道德、生成的数据滥用等方面的问题,加强伦理规范与法律、标准等方面的衔接,在技术进步与人类文明之间找到平衡。同时,世界各国应该携手与共,加快进行人工智能安全治理。

fund

Tags:[db:TAG标签](230058)

转载请标注:电脑技术网——从尼山到世界|汉伊理:人类情感与AI情感“和而不同”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